hth官网app登录入口|构建佤乡生态屏障打造农户致富平台
中国绿色时报12月18日报道“我们搞退耕搞还林,国家送金又送银;齐心栽下致富树,既绿家园又富民。”这是笔者在临沧市采访退耕还林工程时听到的一首生动的打油诗。临沧市从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投资12.5亿元,累计退耕还林面积174.7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5.3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5.4万亩、封山育林14万亩。
项目建设涉及全市8县(区)77个乡(镇、街道)659个村(社区)114623户农户,户均从退耕还林补助中直接获得收入9200元,人均获得收入2700元。创新机制提升效益临沧退耕还林坚持“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采取稳定林权、放宽政策、提供优惠的方式,积极鼓励公司、企业、集体、个体、大户等社会各方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推行公司和大户以租赁、承包的方式实施荒山造林。先后有广东华建投资公司、澜沧江园艺公司、永德大雪山实业有限公司等45家公司和大户参与了工程建设,为退耕还林注入了新的活力。
镇康县以县、乡、村、小组四级联动入股的方式,建成了冷山林场,以林场经营的办法,承担了该县大部分造林任务,实现了荒山绿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动员和鼓励社会团体参与造林活动,军分区2003年参与建设荒山造林5万余亩,团市委“保护母亲河活动”实施荒山造林5万亩,森银林场实施荒山造林1万亩。
推动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推进。两江两岸青峦叠翠临沧境内纵贯澜沧江和怒江两大水系。由于历史的原因,临沧森林植被曾遭到巨大破坏,双江两岸满目疮痍。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围绕“一线”(市内12条主要公路的沿线)、“两河”(南汀河、顺甸河流域)、“三库区”(漫湾、大朝山和小湾临沧境内库区)、“四片区”(云县、临翔、耿马、南伞城区),提出“封山顶、退半坡、育山脚”的治理思路,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荒山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不断加大实施力度,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努力,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完成了30多万亩的25度以上陡坡耕地退耕,使100万余亩的荒山披上了绿装,7万多亩的石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全市森林覆盖率从“九五”时期的36%递增到“十一五”时期的47.09%,工程区内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据近期二类资源调查,目前临沧的森林覆盖率已突破60%。现如今,澜沧江、怒江两岸青峦叠翠。
产业发展增添活力没有产业作支撑的林业,是没有活力的林业。临沧市退耕还林坚持走生态与产业互动的路子,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补助期长、投资高、涉及农户多的特点,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培植特色经济林产业。在保证生态林优先的条件下,围绕重点区域布局,突出发展核桃、茶叶、橡胶、木瓜等具有乡土特色且经济价值高的树种,培育林产业发展的原料基地,形成了一批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群体。退耕还林以来,共建设林产业基地142万亩,其中核桃、茶叶、木瓜等经济林84万亩,占退耕还林面积的38.4%,竹子、橡胶、紫胶等工业原料林4.6万亩,占退耕还林面积的2.8%,华山松、云南松、西南桦等用材林51.3万亩,占退耕还林面积的31.5%。
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辐射带动,全市特色经济林产业迅猛发展,总面积已达到815.52万亩,综合效益已开始初步显现,投产面积达86万亩,年产值6.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37元。凤庆县安石村依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了茶叶、核桃等林产业迅猛发展。
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525元,比2002年退耕前的965元增加了469%。全村走出了一条以茶叶、核桃产业为主渠道的群众增收路子,打造出“中国滇红第一村”的品牌。
永德县结合退耕还林,建成了明朗、勐汞鸣凤山万亩生态经济林果园、勐板万亩泡核桃基地、崇岗大梁子山万亩泡核桃基地等亮点工程,目前大部分基地已产生效益,成为受益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之一。临沧市退耕还林促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影响和壮大了一批林产品加工企业,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建成了年处理上千吨核桃干果的凤庆巨达公司及水果加工企业永德玉丹公司,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业附加值,有效地促进了山区产业结构调整,为工程区后续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关键词:华体会hth体育最新登录,华体育hth官网登录,华体会hth·(体育),hth官网app登录入口
本文来源:华体会hth体育最新登录-www.carbon-fever.com